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46 lines (26 loc) · 5.39 KB

2017-11-25-面试ofo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46 lines (26 loc) · 5.39 KB
layout title date categories
post
面试ofo后端工程师后感
2017-11-26 09:00:05 +0800
面经

面试缘由

我今年武汉理工大三软件工程学生,我在这文章《回顾大学两年》对大学两年进行了回顾,由于对目前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未来从事的方向并不是很明确,听从了实验室中师兄的建议,先去尝试一下招聘,感受一下被吊打的感觉,听听面试官给点意见。

ofo校园招聘宣讲

昨天晚上,ofo来到了武汉理工进行校园招聘宣讲。其中说到了很多ofo的价值观、理念,“共享单车的原创者&领骑者”,他们的价值观确实是很动人。

由于我是学后端开发的,已经学了后端近一年,做了好几个项目,使用过 JAVA 的 Spring + SpringMVC + Hibernate + MySQL 做过一个外包项目;使用过 Python 的 Flask + MongoDB 搭建过个人博客github仓库;使用过 ZeroMQ 来搭建桌面应用(采用的是B/S架构,所以也是前后端的实现逻辑)。整个学习过程使用开源框架多,很少接触到底层计算机网络和数据结构与算法实现,所以在用别人的轮子多后,就感觉很难提升,想过转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方向。

当晚ofo中的校招技术负责人给了我很多建议和指导意见,首先他指出了现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方面的火热,薪资待遇都很好,但是假如校招出去竞争对手都是有三年研究该方面经验的研究生,所以本科生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上,学历和科研能力都没有竞争优势。他建议我先打好基础,把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弄清楚,打好数学的底子,语言和框架只是其次,最要的是基础知识够扎实。(《剑指offer》里提到,面试官会关注应聘者的5种素质:扎实的基础知识、能写高质量的代码、分析问题时思路清晰、能优化时间、空间效率以及学习沟通等软能力)。

他当晚给了我一张面试的直通卡,我当时确实很兴奋,因为当晚的技术方面应聘者很少,可能是ofo在宣传方面没有做好准备,或者是优秀的人已经拿到了心仪的offer

ofo面试直通卡

面试经历

我当天晚上还纠结了到底应不应该去,毕竟我不是应届生,变相在浪费面试官的时间,而且自己准备得不充分,去了也只有被吊打的机会了。但最后我还是决定去体验学习一番,也是积累面试经验和为了面试官给的指导意见。事实证明,去了还是很值得,了解到了很多东西,也清晰了未来方向。

面试官用1分钟看我的简历,并让我做个简短的自我介绍。然后他问了我4个问题,我一个都没回答上。。。。。。

ofo面试题

至于前面3个我确实是不了解,因为我本科写代码一直都是用别人的轮子,特别是使用了 Python 以后,就一直停留在使用轮子的状态,也没太多了解底层实现以及不同实现方法的区别。使用轮子的好处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业务逻辑上,缺点是出了问题不好解决,因为不懂底层是如何实现,也就无法对性能瓶颈进行优化。

最后一道题,面试官给了5分钟让我想个思路,我一开始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先把数组重新排序,然后使用二分查找。但是他说假如这个数组有 100 万个元素,那这样岂不是很浪费空间?我当时就懵逼了(《剑指offer》提到,当面试官问了很简单的问题的时候,应聘者应该注重细节,写出完整、鲁棒的代码;如果遇到复杂问题,应聘者可以通过画图、举具体例子分析和分解复杂问题等方法先理清思路再动手编程),最后面试官给了我答案。

4个问题没答上后,他确定我没戏后,很热心地给我讲解了很多发展方面的问题。

他说我的简历上写了几个项目,但是对基本的东西却不了解,我能够去一个不错的公司,但是很快就会遇到上升瓶颈,因为核心的问题我无法解决;对 MySQL 底层引擎不了解,不熟悉网络,那么我也很难具有架构的能力。一般大公司会对应聘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很在意,而外包公司在意应聘者是否熟悉某种特定语言和具体框架。

从事互联网方向的同学,一开始需要尽可能找一个大平台(公司),因为如果以后跳槽或者从事其他领域,这个平台背景就相当于学历,默认大平台出来的员工不会差。而且大平台有足够完善的上升培养机制,只要能力够强就有机会接触更优秀的人才和得到向上发展的机会。除了做技术,还可以发掘自己软实力,未来有机会可以做 leader 或者 PM 之类的岗位。

他在我离开前让我加他微信,说他感觉我还是很困惑,让我有问题可以咨询他。

总结

在大平台也能够遇到好的导师,比如向面试官一样nice的导师,会对职业发展很有帮助。如果你像我一样迷茫,建议你也参加一下招聘,了解一下公司的需求;有些人感受到自己竞争力不足选择读研;有些人对未来的职业有了更好的规划。